濃濃餃子香 暖暖關愛情——衡陽市殘聯(lián)組織開展第四期助殘志愿服務活動
衡陽新聞網(wǎng)訊 通訊員王薪迪報道 3月15日,由衡陽市殘疾人聯(lián)合會主辦,南華大學承辦的“愛心相伴·溫暖同行”助殘志愿服務項目第四期活動在珠暉區(qū)順利舉行。此次活動主題為“濃濃餃子香·暖暖關愛情”,志愿者們深入殘疾人家庭,通過上門入戶包餃子等暖心行動傳遞關懷與溫暖。
為保障服務質量,3月13日晚9點半,項目負責人詹晶老師通過線上會議,對全體志愿者進行了專題培訓。詹老師反復強調:“助殘服務不僅是體力勞動,更是心靈的交流。面對殘疾人時,要始終保持尊重與耐心,傾聽他們的需求,用平等的姿態(tài)傳遞關懷。”會議還通過情景模擬,指導志愿者如何避免“過度幫助”或“刻意疏離”,例如交流時保持自然視線高度、根據(jù)家庭習慣調整服務方式等。
此外,活動籌備組提前與社區(qū)對接,篩選出20戶急需關懷的殘疾人家庭,并根據(jù)每戶的具體情況定制服務方案。項目組為每戶家庭準備了包含面粉、餃子皮、肉餡的“愛心物資包”,既滿足家庭用餐需求,又能通過共同勞動拉近距離。志愿者們還攜帶了一次性手套、桌布等工具,確保服務過程衛(wèi)生、安全。
3月15日,志愿者們身著紅馬甲,帶著物資奔赴珠暉區(qū)多個社區(qū)。在肢體殘疾人蔣阿姨家中,志愿者一進門便注意到她家廚房操作臺較高,不便揉面。他們立刻調整計劃,主動將案板搬到客廳茶幾上,與張阿姨圍坐在一起備料。張阿姨感慨道:“以前總覺得包餃子麻煩,今天有你們幫忙,我這腿腳不方便的人也能參與,心里熱乎乎的!”另一組志愿者在聽障人士劉先生家中,特意放慢動作,用手勢和寫字板與他交流餃子餡的咸淡偏好,劉先生笑著豎起大拇指,在紙上寫下“家的味道”。
活動中,志愿者們不僅包餃子,更主動分擔家務、傾聽故事。獨居的視障人士于爺爺拉著志愿者的手,講述年輕時工作的經(jīng)歷,學生們一邊搟皮一邊聆聽,臨走前還將餃子整整齊齊碼進冰箱冷凍層,并貼上便簽注明口味。這一幕幕溫暖的互動,讓原本計劃3小時的活動延長至下午5點,許多志愿者離開時,口袋里被塞滿了居民硬塞的水果和糖果。
活動結束后,志愿者們分享自己的心得:“我們帶去的是餃子,收獲的卻是對生命的理解。殘疾人需要的不是憐憫,而是被看見、被需要的能力。”許多家庭也向社區(qū)反饋,這種“不刻意、不打擾”的陪伴讓他們感受到真正的平等與尊嚴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活動的物資設計暗藏巧思:贈送的肉餡、面粉等既是對傳統(tǒng)“送溫暖”形式的延續(xù),又為殘疾人家庭后續(xù)自制面食提供便利;而共同包餃子的過程,則讓受助者從“接受者”轉變?yōu)?ldquo;參與者”“傳授者”,不少殘疾人主動展示獨家調餡技巧,讓志愿服務成為雙向互動的情感聯(lián)結。
據(jù)悉,衡陽市殘聯(lián)的助殘志愿服務項目自去年12月啟動以來,已連續(xù)開展四次不同形式的助殘志愿活動,已深入100余戶殘障人士家庭,為殘障人士帶去了關愛和溫暖,幫助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(tài)度面對生活,以頑強拼搏的意志砥礪奮進。
春日傍晚,縷縷餃子香氣從這些殘疾人家庭的窗口飄出,正如同綿綿春雨,浸潤著這座城市和諧共融的土壤。未來,南華大學的紅馬甲隊伍將繼續(xù)書寫更多“奉獻、友愛、互助、進步”的動人故事。